納米比亞擁有全世界25%的野生獵豹,而當中90%的獵豹更是活於不同的威脅之下。獵豹屬於受威脅的瀕危物種,現今只剩下不到2500頭。20世紀前,獵豹分布廣泛,從非洲到亞洲,只要是適合的棲息地都能發現其身影。直到今日,由於棲息地喪失、獵物種類減少、與人類的衝突日益增多和濫捕,令獵豹的數量直線下降。目前能自由遷徙的獵豹只棲息在廣大的非洲大陸上,包括北非、撒哈拉、東非和南非。
即使如此,在整個非洲,獵豹的生存優勢也逐漸下降。來自其它大型獵食動物如獅子、鬣狗的競爭日趨激烈,體型較小的獵豹無法保護自己一直生活的區域。而另一方面,大部分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條件亦不足以供給獵豹的生存所需。在現今做得比較好的保護區之中,其中一個就在納米比亞。而到納米比亞探訪獵豹亦成了我們此行的其中一個目的。
Naankuse Wildlife Sanctuary位於納米比亞首都文豪克東部,距離首都機場僅1小時車程。Naankuse是世界著名的動物收容所,旨在拯救受傷動物、動物孤兒以及和人類發生衝突的動物,為牠們提供醫療以及安身之所,並以把拯救回來的動物放歸野外為主要目標。只有是體弱多病、曾受虐待或是已馴化的動物才回繼續留在園區,安享晚年。拯救及放回瀕危絕種的獵豹和花豹一直是收容所的首要目標。除了獵豹和花豹之外,小至狐獴和岩蹄兔,大至獅子和非洲野狗,都是拯救對象之一。
由於Naankuse動物收容所並非政府機構,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依賴愛護動物人士的捐助,和園內的不同的活動收入。Naankuse其中一個王牌活動就是跟獵豹散步!一直特別鍾情貓科動物的我們,不惜千里迢迢遠道由香港前來納米比亞,跟獵豹散步成為這次旅程的重頭戲之一。
獵豹是日行動物,牠們需依靠視力來捕獵維生,故此跟獵豹散步的首要條件便是早起床。我們早於清晨七時半便到達Naankuse,早上八時便正式開始活動。在活動開始之前,導遊先會播放一段十多分鐘的介紹影片,影片介紹了Naankuse的成立宗旨和園內日常運作。看畢影片後,導遊便帶我們坐上四驅車前往保護區深處的草原。到達後,另一名工作人員駛着另一架四驅車,載着和我們散步的獵豹,前來跟我們會合。待車子停下來,工作人員打開閘門,獵豹隨即跳出車外。獵豹的身上沒有被任何鎖鏈綁住,牠可以自由活動,而我們和牠亦只距數步之遙,看見眼前這個景象,在心裡尖叫不已。
今次和我們散步的獵豹叫Amber,今年四歲。Amber是在Naankuse出生,牠的父母都是孤兒,而在園𥚃出生的Amber由於缺乏野外生活的經驗,故此被留在園中。跟Amber散步,正好可以段練一下牠的野外觸覺。園方非常尊重動物的權益和意願,每隻獵豹都不會被鎖鏈綁住,亦不會限制牠到哪裡去或是做些甚麼。這次可能牠想到樹下休息,或是進行捕獵,誰也不能預料,遊客作為大自然的觀察者,只能跟隨獵豹的步伐,來一次野外漫步。
看著Amber在原野上散散步,我們比牠更緊張興奮。牠先是到樹下休息,休息了數分鐘,又興奮的快步走起來。走了不久,我們逐漸由曠野走到灌木林,牠忽然向遠方凝視,並逐漸放慢腳步,導遊察覺Amber的動作,輕聲跟我們說這是準備捕獵的前夕,並向我們指一指遠處的小羚羊。小羚羊正在吃草,看來並沒有發現Amber和我們的存在。導遊再三提醒我們必須放慢動作,不要發出聲音,以免影響Amber捕獵。我們眾人一動也不動,生怕影響Amber,奈何機智的小羚羊察覺Amber的存在,這次捕獵亦宣告失敗。
整個和獵豹散步的過程,雖然我們只是作為一名旁觀者的角色,不能跟獵豹合照,更遑論觸摸牠們。但初次看到獵豹這種瀕危物種在我們跟前,活生生的、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環境,心底裡不由得一陣感動。本該屬於自然的物種,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自由,甚至失去性命。獵豹帥氣威風而又不失可愛的模樣,卻成了牠們的詛咒,很多獵豹因此被捕捉成為有錢人的寵物,從此失去自由。在野外生存的獵豹往往又由於棲息地日漸減少,與人類的矛盾漸增,落得被捕獲的下場。納米比亞的Naankuse動物收容所肩負起獵豹族群的保育工作,與獵豹散步的活動既有趣又能繼續支持園內的保育工作,有興趣參加活動的朋友謹記預先預約安排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