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納米比亞] 自駕探索非洲最大鹽沼埃托沙國家公園

在納米比亞的埃托沙國家公園 (Etosha National Park),我們能夠開著自己的露營車,於佔地 22,270 平方公里的國家公園範圍內找尋各種野生動物的蹤跡,挑戰一下自己的眼界和觀察力。埃托沙國家公園是納米比亞第二大的國家公園,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。公園內可找到 114 種哺乳動物、340 種類野鳥、110 種爬蟲類以及 16 種兩棲類野生動物。「非洲五霸」中,除了非洲水牛之外,其餘四種均能在埃托沙國家公園內找到。

Read More

[納米比亞] 幻像還是真實?!納米比亞兩大超現實景點

納米比亞是近年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。納米比亞多變而獨特的地貌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人。而當中有兩處景點,更是旅遊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心頭肉。世上美不勝收的景色很多,但是納米比亞有兩處地方的景色更是獨特,令人有如走進超現實的異次元世界入面,疑幻疑真。這兩個地方的名字聽上去就已經令人充滿幻想和期待,他們分別是被喻為「鬼城」的科爾曼科普和死亡谷。

Read More

[納米比亞] 鯨灣見證一半沙漠一半海奇景

鯨灣是納米比亞的第二大城市。面積1124平方公里,人口只有六萬五人左右。位於納米比亞的中西部,比鄰大西洋,是納米比亞內數一數二精良的天然港口和工業原料出口地。然而吸引我們眼球的,並不是鯨灣這個城市;推動我們不惜開車越過沙漠,千里迢迢來到鯨灣,就只有一個目的: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,探訪壯觀的三文治乜灣(Sandwich Bay),站在沙漠與海洋的交界處感受沙漠與海浪聲共組的交響樂曲。

Read More

[納米比亞] 納米比亞荒野與獵豹散步

今次和我們散步的獵豹叫Amber,今年四歲。Amber是在Naankuse出生,牠的父母都是孤兒,而在園𥚃出生的Amber由於缺乏野外生活的經驗,故此被留在園中。跟Amber散步,正好可以段練一下牠的野外觸覺。園方非常尊重動物的權益和意願,每隻獵豹都不會被鎖鏈綁住,亦不會限制牠到哪裡去或是做些甚麼。這次可能牠想到樹下休息,或是進行捕獵,誰也不能預料,遊客作為大自然的觀察者,只能跟隨獵豹的步伐,來一次野外漫步。

Read More

[納米比亞] 非洲自駕遊體驗

納米比亞雖然位處非洲,但是旅遊配套完善,城市和小鎮附近的路況大致良好,大多是鋪設整齊的瀝青路,只要時刻留意限速(60km/h),小心駕駛,慎防路上行人,基本上不會出甚麼意外。出了城鎮範圍大多是崎嶇的碎石路,碎石路路面限速一般為100km/h,雖然路面車輛不多,但是要小心路面碎石劃破輪胎。在我們十四天的自駕旅程中,擔當司機的攝影師雖然擁有豐富的越野駕駛經驗,但是當我們行駛在炎熱的沙漠地區時還是爆了兩次胎。

Read More

[納米比亞] 沙漠海邊德國小鎮品嚐龍蝦盛宴

除了渡假風和非洲歐洲特色並重之外,說到我最喜愛呂德里茲的部分,必定是當地活捉的海鮮!呂德里茲面臨海洋資源豐富的大西洋,自然是靠水吃水。納米比亞海域純淨清澈,水質絕無污染,當地產的生蠔性價比極高,蠔肉豐滿,味道鮮甜,入口充滿濃郁的奶香,齒頰留香。除生蠔之外,呂德里茲活捉的龍蝦亦是極品。當地每年復活節週末都會舉辦盛大的龍蝦節,吸引了不少當地人和遊客特意前來品嘗呂德里茲龍蝦。新鮮龍蝦不論清蒸丶燒烤還是以龍蝦入饌,都令人食指大動,一試難忘。

Read More

【JAPAN】心靈治癒之旅 – 祖谷.嶺北

相信這半年走來很多人心情和我一樣沉重,但如果大家想出走一下,去一個4至5日的短旅行,洗滌心靈後重新出發,日本四國嶺北的祖谷溪確是不錯的選擇。祖谷溪並不是一個有名的大城市,相反她只是日本一個並不起眼的鄉下之地。但用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”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,漁人甚異之” 來形容祖谷溪確實貼切不過,絕不浮誇。

Read More

【JAPAN】收穫幸福的瞬間

北海道「洞爺湖花火大會」是夏季遊覽洞爺湖不能錯過的活動。負責施放煙花的是兩條小船,兩條小船由洞爺湖的西南方,沿著溫泉飯店街,慢慢駛至洞爺湖東邊,緩緩前進的同時,一邊大放煙花。

Read More

【JAPAN】朝聖星野TOMAMU水之教堂 感受安藤忠雄極致的光影流動

安藤忠雄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建築大師。雖然建築不是我的專業,但是他的作品總會帶給我很多想像。運用線條俐落的清水混凝土,把自然環境引進每一個他所創造的空間內。以最低限度的材料,沒有多餘的裝飾,卻又能把人的思想和身心與空間交織起來。

Read More

【JAPAN】東北海道遊記 // VLOG

北海道大家就去得多,東北海道又去過未?今次我同攝影師乘坐 Peach Aviation[Hong Kong] 經大阪到釧路(Kushiro),食過釧路名物勝手丼,遊船欣賞釧路日落美景,再到網走坐破冰船看流冰,在網走湖初嘗冰釣和踩雪地單車,無一不是新鮮體驗。

Read More